近日,由西南政法大学青年创业团队自主研发的“智绘竹韵”平台1.0版本正式上线,围绕“文化认知-技艺学习-创作实践-商业转化”全链条,初步建立起竹篾文化创新服务体系,初步进行了非遗数字化转型与市场化探索。
截至目前,平台已收录50件馆藏竹篾模型,开发12部阶梯式教学课程,并成功上架30款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,实现了非遗竹篾的数字化突围。
项目小程序界面及“四位一体”沉浸式互动平台页面显示,用户可通过识竹、学艺、制物、易市的路径,深入体验金佛竹篾之美,完成从文化认知到消费转化的体验闭环。
自2025年1月起,团队同步启动全域电商布局,构建起覆盖微信、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的多维度传播矩阵,通过线上短、频、快的内容传播与线下沉浸式活动相结合,拓宽竹篾文化传播边界,成功实现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的转化。
在微信公众平台端,团队依托“平台引流-社群转化-消费反哺”的逻辑搭建私域流量池,累计吸引941名社群成员。数据显示,“竹韵非遗”小程序及快团团商城销售额累计破12000元;“智绘竹韵”官方公众号发布原创内容13篇,总浏览量超3700次,单篇阅读量最高达1214次。
新媒体平台小红书和抖音的反响效果良好。,截至目前已发布累计45期非遗竹篾相关笔记与视频,累计浏览量达4万余次,部分内容获用户评论和私信互动。与此同时,团队深入重庆南川万达、江北观音桥、渝北新光天地等核心商圈开展10余场线下推介活动,走进两江八中、金渝学校等地开展校园调研与传播,进一步扩大平台用户基础。
在合作方面,该项目已与广东宜正商务管理有限公司、重庆天琛商贸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协议,并积极与川渝黔区域小微企业建立联系,为平台后续商业化发展奠定合作基础。
项目指导团队由长期从事创新创业研究的伏红勇、李苑凌两位老师带领,团队核心成员则由法学、审计、网络与新媒体等跨专业人才组成,涵盖管理策划、技术研发、商业运营等关键能力模块,并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团队建立技术合作,确保产品开发质量与市场响应能力。
未来,团队将以“竹晓声”文化IP孵化为核心,计划在3年内打造5—10款爆款IP产品,培养新生代非遗传承人20—30名,成立金佛竹篾产业协会并推动地理标志注册,助力南川区文旅经济发展,打造非遗产业化全国标杆。
,此外,“智绘竹韵”将通过完善OMO(线上线下一体化)产品体系及版权注册,深入覆盖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等经济圈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无差别、高品质的非遗文化产品与服务,在新时代背景下绘就竹篾文化传承的新篇章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被感动 | 同情 | 囧囧 | 愤怒 | 和谐 | 悲剧 | 高兴 | 打酱油 |